
哮喘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包含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临床上发现哮喘的临床特征、气道炎症等具有不同表型,
职业性哮喘即为临床特征表型之一,属特殊类型哮喘。
什么是职业性哮喘
职业性哮喘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吸入变应原后引起的以间隙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为特点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与工业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另外,其发病率还与致喘物的性质有关,如在长期接触致喘物异氰酸酯的工人中,
职业性哮喘的发病率约为5%~10%,在从事去污剂工业而长期与蛋白水解酶接触的工人中,其发病率达到50%甚至更高。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对发生职业性哮喘风险性较高职业工人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职业性哮喘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已超过尘肺成为最常见的职业性肺部疾病。随着工业发展,我国职业性哮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哪些原因会引起职业性哮喘的发生
存在于工作环境中可以引起哮喘的各种物质被称为职业性致喘物。人体接触到职业性致喘物后会发生各种免疫应答反应,导致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职业性致喘物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型:
1.工业性化学品。异氰酸酯类、苯酐类、胺类、树酯类、金属盐及金属烟尘、各种刺激性气体、染料和农药等。
2.药物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3.酶类。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
4.动物性成分。如动物血清、毒素、排泄物以及动物羽毛等,螨虫以及鱼虾蟹等。
5.植物性成分。植物粉尘,如谷类、烟叶;植物成分,如花生、豆类、坚果类;植物胶类,如阿拉伯胶、黄芪胶等。
6.微生物成分。微生物蛋白质成分以及真菌孢子等。
职业性哮喘的特点
职业性哮喘具有如下特点:
1、有明确的相关职业史;
2、既往无哮喘史;
3、自开始从事该职业至哮喘首次发作的“哮喘潜伏期”最少半年以上;
4、症状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及致喘物的接触有密切关系,可表现为速发性和迟发性哮喘反应,后者易被误诊;
5、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职业性哮喘和筛查职业性致喘物最有诊断价值的方法;
6、避免与致喘物接触是预防职业性哮喘最重要的措施。
如何诊断职业性哮喘
首先必须明确哮喘的诊断,然后进一步判断哮喘发作与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并找出致喘物。职业性哮喘的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哮喘的诊断:根据哮喘的诊断标准,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症状、发作时的体征,结合肺功能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2、明确哮喘与职业的关系:仔细询问患者的现病史及既往史,常可获得诊断线索。
出现下列情况应怀疑职业性哮喘:
(1)患者既往无哮喘史,在开始新工作或工作中接触了新的材料后出现哮喘;
(2)患者工作环境中有致喘物;
(3)在同一种环境中工作的同事有类似发作的现象;
(4)哮喘发作与工作环境有关,下班或调离工作之后症状缓解。
3、寻找职业性致喘物:通过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如特异性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及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等,寻找职业性致喘因素。目前,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被认为是筛查职业性致喘物最有诊断价值的方法。
预防职业性哮喘的办法
1. 多做宣传,防患于未然。首先要让工人充分了解预防职业性哮喘的重要性,了解疾病的早期表现,有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2.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积极开展肺功能检测,重点关注呼吸道相关疾病临床表现。
3. 当发现有职业性哮喘患者,应及时调离现有岗位,避免再次接触职业性致喘物,针对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职业人群,应多加注意,做到早期预防,避免进一步诱发职业性哮喘。
4. 改良生产工艺,加强生产环境通风除尘,当直接接触各类化学品时必须做到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比如防护服、防尘口罩、防护帽等。
5.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环境监测,实施封闭式或者隔离式操作生产模式,减少职业性致喘物的直接接触。
6. 依法依规严格执行职业禁忌症的相关规定,有特异性及严重气道疾病患者应禁止从事接触职业性致喘物的相关工作。
本期肺病专家介绍
合肥长淮中医医院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金寨路161号
电话:0551-65255555
皖ICP备17025214号
服务号二维码